文章
本頁顯示本人所撰寫過的文章。
明報 MingPao
明報 (2015)
還記得葛量洪曾說「Governor is next to the Almighty」,意思是什麼,大家心知肚明。但在上周末,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先生卻....
明報(2019)
已歷差不多3個月的《逃犯條例》風波未見平息趨勢,更可預見風波只會愈演愈烈...
明報 (2021)
無可否認的是在探討「如何看待歷史事件」這個課題時,很多人會思考:究竟我們應該是以宏觀歷史角度,透過了解整個時代脈絡的發展,並以不同角度思考歷史事件,如司馬遷所言「究天人之際,通古今之變」;還是以國家意識、民族大 義、文化和情感為先;抑或是兩者兼備,不過就以後者為先?
明報(2023)
歷經3年疫情,香港逐漸回到常態,但政府所建隔離設施的去向卻成了問題。當初興建隔離設施的目的,就是提供設施以便確診市民可單獨隔離,但是在政策推行前後,並沒有考慮到疫情後的用途,有些隔離設施甚至還未使用,反映出政府沒有妥善的規劃...筆者建議....
大公文匯 TaKung Pao and Wen Wei Po
大公報 (2017)
社會在討論中史課改時,往往因為被一些輿論及具偏頗性的報道影響而對課改產生誤會。這些別有用心的誤導,例如把課改當成「洗腦教育的開始」,無端指責「避開敏感議題」,把教育議題的專業和理性討論變成政治議題,把普普通通的中史課改變成了政治抽水池。
在此必須澄清一些社會謠言。課改之所以延後,是因為現時社會「 泛政治化」環境惡劣,根本不適合教育局推行第二輪諮詢,而且局方仍是誠心誠意地想多方面廣納良言...
文匯報 (2017)
距離中史科改第二輪諮詢結束尚餘1個月,至今方案有大量地方值得討論。筆者就方案內容和教學手法略述一二,望拋磚引玉。今次課改方案中,中史包含很多歷史,豐富內容,可以拓闊學生視野,令學生對不同課題產生興趣,更自覺地於課外尋找額外資料,滿足好奇心,了解祖國歷史文化,認識國家強大對自身的好處。不過,方案在落實時...
文匯報 (2017)
新特首的施政報告得到了廣泛市民的支持,引起大眾關注和討論,而初中中史科於下學年必修化更是引起很多人關注。網絡上出現了很兩極的看法,而筆者認為初中中史必修無疑地是需要的,而且是必須的。筆者亦認為中史必修的前提是需要有完整計劃和思路,包括如何善用以及運用好硬件如博物館圖書館,充分使用新技術包括軟件、AR和VR等。雖然今次施政報告簡略地提及有關措施,但詳細資料仍需教育局進一步交代。在此,筆者列舉兩項需要關注的地方:...
文匯報 (2018)
....當中,有關國家憲法及基本法的教育工作仍有優化的空間,政府和社會不同持份者有不可推卸的責任,推廣憲法和基本法以讓更多市民認識,尤其是青少年,對「一國兩制」行穩致遠,意義十分重大。筆者認為...
大公報 (2018)
筆者認為,政府特別是教育局在基本法教育上已經下了不少工夫,包括在中學教育課程指引撥出教授基本法課時,亦製作基本法教材供學生和教師使用,這些都是值得讚賞和鼓勵;但是仍有待加強和完善。現時中國歷史、通識教育等學科的課程中...
大公報 (2019)
旅遊發展局早前公布2018年全年訪港旅客數字,數據顯示由於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的開通,讓訪港旅客數字再創新高,超過6500萬多人次,按年增加逾一成。同時,尖沙咀星光大道的重開,亦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,而旅遊巴泊位亦都有所增加。特區政府在旅遊產業的發展確實不遺餘力,去年在中環和深水埗推出不同系列的特色旅遊路線,到了最近亦都提議南區作為第三個推動特色旅遊的地區。筆者當然是十分支持政府的建議,但就着推廣南區一事,筆者認為政府需考慮三方面的因素而作出明確規劃。